(網(wǎng)經社訊)近日,多家電商平臺傳出要取消僅退款政策的風聲,相關話題迅速沖上熱搜,相關詞條閱讀量超過2億條,討論次數(shù)也超過10萬次,支持者和反對者各執(zhí)一詞,吵得不可開交。凡事都有兩面性,今天我們就重點討論一下,僅退款到底該不該取消?
首先,我們可以先做個調研,作為消費者的你,在電商平臺過程中,有沒有使用過僅退款的這個功能?
A 從來都沒有使用過; B 經常使用; C 使用過,但是是迫不得已;
看看大家的選擇,哪個答案居多。
我們大家都知道,電商生態(tài)中,有三個重要的角色,消費者,商家,平臺方。那么僅退款這個政策的推出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產生的,三個角色在里面有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,政策退出歷史舞臺以后,我們的電商消費路徑會受到哪些影響?今天的文章我們就從以上三個方面進行探討。
第一個層面,僅退款政策推出的歷史背景。僅退款,顧名思義,消費者在購買了某件商品之后,由于商品存在一定的問題,消費者可以申請全額退款,與此同時,還不用把貨品給退回來。相當于,消費者不僅得到了產品,而且沒有花錢。中國電商平臺,首先推出僅退款的是拼多多平臺,這個平臺本身就是依靠低價競爭,殺入到電商領域,從阿里的電商江山里分一杯羹,并且該平臺有一個特性,就是一切以消費者的利益為主要運營方式,商家的利益則放在第二檔次,因為他們始終相信,有流量,有消費者的購買力,這個平臺就會源源不斷的生命力,至于商家供應商,中國永遠都不缺。正是基于這個背景下,推出了僅退款的政策,實質上是為了當消費者的舔狗。沒想到該政策一推出,就受到了消費者的熱烈歡迎,結果其他平臺(阿里,抖音,快手等)不得不跟進,也相繼推出了該政策---僅退款,到今天已經有了4年的時間。
第二層面,該政策的推出,初衷是好的,是為了消費者的權益保護,能有更好的購物體驗,但是沒想到被一些電商平臺的羊毛黨鉆了空子,成為了他們發(fā)家致富的手段。市場參與者不會完全按照預想的行動。伴隨“僅退款”而來的,是大量出現(xiàn)的“羊毛黨”“職業(yè)退款人”等灰產亂象,不少商家因此利潤受損,不得不通過降低商品品質、減少創(chuàng)新投入來止損,最終形成惡性循環(huán)。由此可見,該項政策不僅僅沒有促進電商的有序發(fā)展,反而帶來了非常大的副作用,因為人性的“惡”,導致越來越多不合理的“僅退款”出現(xiàn),讓商家的利潤明顯受損,商家與消費者之間的交流和溫情消失了,只剩下赤裸裸的交易關系。與此同時,平臺強行介入讓一些商家感到不被尊重,平臺和商家之間從“對等關系變成對立關系”。
第三個層面,在廣大的消費者群體中,有些羊毛黨摻雜其中,使得商家深受其害。但是商家之中,就全部都是優(yōu)質商家嗎?顯然也不全是,并且不良商家的數(shù)量也不在少數(shù),那么電商平臺的僅退款取消掉以后,消費者購買到了貨不對路的劣質商品,他們的利益又有誰來保障呢?短期來看,消費者維權成本會提高,但是從長期來看,消費者權益保護不是減弱了,而是增強了。取消“僅退款”后,平臺需要逐漸加大對售后客服的投入,依法維權,主動介入,而相關部門要增加消費者維權渠道,給消費者提供線上低成本維權的通道,這樣才會營造一個良好的電商購物環(huán)境。
我認為,保護消費者權益必然要做兩件事:
首先要分對錯。不能總讓商家吃虧,一味的保護消費者,誰做錯誰吃虧,才是人間正道。 其次,定額度。售后不能簡單化,而要精細化,平臺要主動介入到商家和消費者的糾紛當中,去判斷誰對誰錯。因此,在“僅退款”取消后,商家要主動調整思路,將價格和品質,尤其是售后品質納入到公司發(fā)展戰(zhàn)略中。 總之,商品要走品質和成本并重的路徑,售后要走數(shù)字化和精準化并重的路徑。
妖哥寄語:
電商平臺是平臺的搭建者,秩序的維護者,他們的核心是要搭建良好的購物環(huán)境,制定良好的游戲規(guī)則,既要服務好消費者,又要照顧到商家,二者缺一不可。不能一味的當舔狗,添消費者,打壓商家。目前看來,取消“僅退款”對電商行業(yè)的影響是正向的,能夠強化商家與平臺的對等關系,減輕商家與平臺的對立關系,也能讓普通用戶購物時更加理性,不會因為“僅退款”而沖動購物。
最后來一個問題:大家覺得未來會取消運費險嗎?